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属牡丹组分类新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们近年发表一系列牡丹组分类文章以来, 国内外基本上赞同我们8个种的分类系统,但对一些问题仍有不同见解。本文进一步申述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是一个独立的种而不是人工杂种, 以及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是牡丹P. suffruticosa的野生类型而不是逸生的P. ostii的理由。上述论点也得到了分子树的支持。P. jishanensis T. Hong &; W. Z. Zhao是一个合法名称, 而P. spontanea (Rehder) T. Hong &; W. Z. Zhao则确实是一个多余名。太白山紫斑牡丹的学名应是P. rockii ssp. atava (Brühl) D. Y. Hong &; K. Y. Pan, 因此P. moutan Sims ssp. atava Brühl不应是可疑的分类群。本文还对Halda的6个组合和两个杂交种名作了处理。结果, 本文包括了5个新异名和一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滇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应用ISSR标记对中国西南地区特有植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用于正式扩增,在取自16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保护居群的511个个体中,检测到92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4.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657和0.2448。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9.3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947和0.4355。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4349。结果表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对滇牡丹的现状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滇牡丹并不濒危。  相似文献   
3.
湖丹皮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柱层析方法,从湖丹皮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运用理化及波谱方法,它们分别鉴定为丹皮酚(1)、3,6-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2)、去甲基丹皮酚(3)、3,3’-二甲氧基鞣花酸(4)和胡萝卜苷(5)。其中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HPLC研究表明,湖丹皮中的去甲基丹皮酚含量高于国内其它产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野生稷山矮牡丹(Paeonia jishanensis)花青素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NextSeqTM500对其幼嫩叶片、嫩茎和花芽混合池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39450个unigene,其中3563个unigene中有4106个SSR位点。在Swiss Prot数据库中注释到29420个unigene,其中11个与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相关,22个与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相关,15个与异黄酮生物合成过程相关;NR数据库中注释高达100%,有12个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7个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GO数据库中注释到24291个unigene,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及分子功能等三大类53个功能组,有21个unigene与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生物合成有关,4个unigene与花青素合成有关;eggNOG数据库中注释到38238个unigene,涉及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绝大多数生命活动过程;KEGG数据库注释到5709个unigene,分别定位到6大类别42个代谢途径,其中25个unigene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研究表明,在稷山矮牡丹转录组序列中,共鉴定和发掘出多个涉及类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序列及SSR位点,为下一步开展相关代谢合成途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The defini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expressed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is essential in both traditional blotting quantification and as a modern data quantitative strategy. Appropriat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can accurately standardize the expression abundance of target genes to avoid serious experimental errors.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en candidate genes, ACT1, ACT2, GAPDH, eIF1, eIF2, α-TUB, β-TUB, TBP, RNA Pol II and RP II, were calculated for a suitable reference gene selection in Paeonia ostii T. Hong et J. X. Zhang leaves under various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Data were processed by the four regularly used evaluation softwar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NA Pol II was the most stable gene and eIF2 was the least stable one. In addition, the geNorm program provided the optimal choice of two reference gene combination, RNA Pol II and β-TUB, for qRT-PCR normalization in P. ostii subjected to different drought stress levels. Our research provided convenience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n P. ostii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promoted research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alleviate P. ostii drought stres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根部组织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测定拮抗菌株脂肽类活性物质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牡丹灰霉病菌(Botrytis paeoniae Oadem)、牡丹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sp.)、牡丹黑斑病菌(Altenaria sp.)、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鉴定拮抗菌株。根据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拮抗菌株进行基因扩增检测,采用酸沉淀法提取拮抗菌株的脂肽类物质,平板对峙法测定脂肽类物质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从牡丹根部组织中共分离获得62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Md31和Md33对4种病原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Md31和Md33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对菌株Md31和Md33进行5个脂肽类合成功能基因bmyB、fenD、ituC、srfAA和srfAB的检测,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两个菌株具有合成脂肽类物质的能力。菌株Md31和Md33的脂肽类粗提物对所测试的牡丹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2株对牡丹病原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Md31和Md33,两个菌株的脂肽类粗提物也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该研究为牡丹内生细菌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牡丹花水提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牡丹花水提液加入O 2和·OH的产生及检测系统中,能显著降低介导的氮兰四唑(NBT)的光化学还原和·OH作用下的水杨酸羟基化作用.这提示牡丹花水提液具有显著的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红色牡丹花水提液清除氧自由基的效能高于浅色花.  相似文献   
9.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从草木樨状黄芪耐甲硫氨酸变异系中分离到一差异cDNA片段,命名为tm03(360bp)。m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只在变异苗中表达,初步确定其与甲硫氨酸代谢相关。测序后在Genebank搜寻,未发现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该cDNA克隆可编码完整的蛋白。在该基因片段两端分别合成含HindⅡ和BamH 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后亚克隆到pRSET A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JMl09(DE3),经IPTG诱导表达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kD,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滇牡丹自然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中国西南特有濒危植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表明: 滇牡丹在株龄3-6 a之间经历了较强的环境筛, 其单株生理寿命为15 a左右, 平均周期为8 a, 种群的净增殖率(R0 = 0.985 7)、内禀增长率(rm = -0.001 7)和周限增长率(λ = 0.998 3)表明其为衰退型种群; 滇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台阶型曲线(B1型), 分别在6 a和12 a阶段种群消亡率(Kx)较高。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 在未来30 a内种群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 大约下降了50%, 其种群数量靠自身根系的萌蘖和种子繁殖共同维持。野生滇牡丹种群数量下降与其自身繁殖特性有关, 但主要原因是人为采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